所謂物聯網是美國提出的內涵豐富的物物相連的一種互聯網概念,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具體內涵:首先,互聯網是物聯網的主要基礎,而物聯網又是互聯網的延伸。第二,物物之間的聯系通信是對用戶端進行的延伸和拓展,F代社會,物聯網可以充分體現對物的是被、控制、感知,將智能處理和網絡化互聯形成有機的統一體,有利于高智能決策的形成。
物聯網技術是感知技術、定位技術、組網技術智能服務以及云計算等多種技術的融合,經歷了二十年的更新和升級產生了物聯網的物聯傳輸技術、感知技術、智能技術以及定位技術。
制造業與物聯網之間的融合,主要體現在產品的智能化,智能物流,生產過程的監控和管理以及售后服務的管理等四個具體的方面表現出來。
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工程系工業與系統系——楊凱教授在美國質量管理協會ASQ權威雜志《QualityProgress》8月刊發布了一篇名為《超鏈接——包括物聯網在內的生態系統將如何改變產品創新和質量》的文章。其中,文章特別將海爾智家的智能制造實踐作為重點案例進行分析,通過自清潔空調從需求交互、研發設計到智能制造的全流程,詳述了海爾互聯工廠是如何以用戶為中心,構建了聯用戶、聯網器、聯全流程三大互聯架構,實現物聯網時代全流程的“超鏈接”,快速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的主要體驗。
從一臺空調的生產,到干凈空氣的定制
“如何保證空調吹出來的空氣是潔凈的?”“家里有新生嬰兒怎么讓空調風小一些?”……在過去,這樣的用戶需求難以快速直達制造端。如今,物聯網改變了用戶與生產者的關系:由企業主導的大規模制造逐漸向用戶需求驅動下的大規模定制轉型。如文中提到的:海爾智家研發的自清潔空調,便是物聯網對產品開發影響的一個典型案例。
首先,在概念生成階段,海爾智家15萬+用戶交互,了解到舒適、健康、安靜等空調需求;到了設計階段,設計師、研發人員、資源方等參與創新設計,并根據用戶需求進行了5次迭代;在虛擬體驗階段,用戶對虛擬產品進行評估,并與設計師等進行了56次重新設計,這個過程中實現了23項技術突破;最后是反饋階段,海爾智家根據用戶的1.5w+反饋及討論,不斷迭代產品。數據顯示,海爾互聯工廠產品的不入庫率可以達到72%。
如今,海爾互聯工廠由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的轉型,實現了高精度驅動下的高效率。在一臺自清潔空調誕生背后,互聯工廠在三個方面與用戶實現了“超鏈接”:首先是聯工廠全要素,這樣用戶的定單可以直接下達到工廠,也可以對產品的生產透明可視;其次是聯網器,通過用戶體驗信息推動更好的研發升級和迭代;同時還聯全生態,企業的上下游以及所有資源都要與用戶并聯在一起,與用戶零距離交互,滿足用戶期待的體驗。
從企業的制造工廠,到全社會的智造平臺
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功能強大的設備、組件和技術進入智能制造流程。每次工業革命都會使質量管理實踐發生深刻的變化,工業4.0也不例外。
那么,“數字化”將如何改變生產流程?在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持續升級下,去年7月,海爾智家正式發布了全球首家智能+5G互聯工廠,以企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及ICT技術的創新與變革,人工智能、5G等關鍵技術的深度融合,來重新定義未來智能制造。在海爾智能+5G互聯工廠內,產線工站操作員在生產操作中突遇緊急困難,可通過佩戴AR眼鏡,與技術專家進行遠程實時音視頻通訊。而另一端的專家可即時實施AR標注、凍屏標注等系列操作,將指導信息于快速實時反饋到操作員的視線中。
而像這樣的應用場景,借助AI+5G技術的完美融合,遍布這家互聯工廠的各個角落。同時,通過基于數據的仿真建模驗證、生產高效協同、質量精準管控,海爾互聯工廠探索實踐出更多場景化的物聯網智能產品、智慧組合解決方案及AI技術應用,實現生產效率、制造成本、不入庫率等產能指標的極大優化,形成行業智能制造的強大競爭力。
如果說海爾智家用36年時間為中國成功貢獻了一個全球品牌,那么在工業4.0的時代,海爾互聯工廠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COSMOPlat探索的大規模定制模式,無疑將有機會讓“中國模式”領跑智能制造時代。
物聯網大環境下制造企業的發展策略
。1)正確認識物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帶來的影響。物聯網是我國大力支持的新型互聯網技術,對于制造業具有十分總要的影響,對制造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企業一定要正確的認識物聯網和制造業之間的融合帶來的影響,積極的應對變革中的新形勢,有利于制造業的發展。
。2)推動物聯網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發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對于自造企業自身來講,必須要積極的推動信息化建設,借以促進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融合,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和動力。
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柔性和敏捷性,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從而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信息化可以改善企業產品的費研發實踐,成本、環境以及知識含量等。
。3)物聯網必須注重應用過程中的信息安全,F階段,制造企業的控制系統一般通過局域網或者專網來運行,網絡的本身對外來信號進行了評比,阻擋了外部潛在攻擊,為滿足實時性會導致工業通信會傾向于將加密放在第二位功能上。在物聯網的大環境下,很多設備信號需要通過公共網絡來實現,這就造成了制造企業網絡的巨大隱患。要想確保信息安全,首先,要確保感知節點安全。其次,要確?蛻綦[私安全以及數據安全。數據的采集和傳輸都容易受到非法競爭者的破壞和盜竊,如果不能充分的加以重視,就會帶來企業的巨大經濟損失。
版權所有 © 2021 北京速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2020048340號-1